前沿脉动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制我国首套直升机航空大地电磁探测系统成功实现工程应用。

2025-02-19

科学家巧妙地利用微生物的转化能力,通过地质封存,将原本被视为环境重负的二氧化碳,转化为对地球生态系统大有裨益的宝贵资源。

2025-02-19

船上可以接收到气象预报,如有很恶劣天气会提前避开。

2025-02-18

建造海上实验室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

2025-02-18

这项研究成果将推动我国小麦种质资源研究迈入大数据时代,加快重要基因的挖掘与利用。

2025-02-11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科研人员提出全球土壤水分站点空间代表性及其影响因素评估的新方法。

2025-02-07

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工学院王睿团队在柔性叠层太阳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2-06

就在锦屏大设施建设期间,一系列成果也已经产出。

2025-01-27

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首次超过14亿千瓦。

2025-01-26

“天关”卫星对EP240315a的观测成果,丰富了人类对宇宙早期伽马暴的认识,更为探索宇宙起源与演化之谜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研究方向。

2025-01-24

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将继续在新型重型火箭研制、智能航天器开发、载人航天工程、月球和深空探测等领域取得新突破,进一步推动航天强国建设。

2025-01-17

该实验结果表明,量子寄存器的光发射和自旋在集成后保持稳定,纠缠也能够稳定保持在室温的光波导中。

2025-01-16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国际上率先批准建立世界首套微波亮温度国家计量基准。

2025-01-16

春节将近,在广东江门开平市打石山地下700米的江门中微子实验室,一群科研人员在默默地坚守。

2025-01-14

气泡辅助—液相机械剥离法是一种低成本、绿色环保、高产率、高品质石墨烯宏量制备方法,不仅为制备低成本、高品质石墨烯提供了可能性。

2025-01-10

正值候鸟越冬季,大江南北的不少越冬地采取人工智能监测、无人机巡护、算法推演等技术,创新候鸟观测和保护手段,为候鸟和栖息地保护提供科技支撑。

2025-01-09

基于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人员发现,月球磁场强度在28亿年前发生了反弹。

2025-01-09

记录遥远的“来信”

2025-01-06

新的一年,新的征程。从人工智能到量子计算,从基因编辑到深空探索,宇宙奥秘、前沿科技的探索突破令人心动,技术变革和应用的深度广度不断拓展。新起点,新高度,迈向科技强国的步伐如此坚实、如此有力。

2025-01-06

熊蜂资源库的采集与鉴定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还关系到生态学、进化生物学和保护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

2025-01-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