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昌7月2日电(记者袁慧晶 闵尊涛)“开荒田,开荒田,大家努力开荒田,多种杂粮和蔬菜,增加农村生产呵。外呀外子哟,农民生活日增高……”半个多世纪前的赣南山歌《耕田谣》,歌唱的是老表们干劲十足搞生产的景象。如今老表们干劲依旧,生产的内容却得到了极大丰富。
江西省兴国县长冈乡石燕村,邱福生在兔棚忙碌。
江西兴国县长冈乡石燕村的邱福生是当地孩子们口中的“兔叔叔”。他每天早上六点就会来兔棚“打卡”,给棚里一千多只兔子准备饲料和山泉水?!跋衷谔烊?,饲料只能一天一天地加,不然没吃完会长霉青,兔子吃了要闹肚子?!?/p>
谁能想到,摆弄起兔子来总是乐呵呵的他,几年前因为意外双腿骨折,丧失了部分劳动能力,生活也一度陷入困境。
2018年选择养兔子后,邱福生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获得了系列扶贫政策,熟练了技能、熟悉了市场、畅通了销路,当年就实现了脱贫,还把家里盖了十来年只装修了一层的老屋又装修了一层。
这正如今天的赣南山歌中所唱:“油茶脐橙果业兴,奶牛肉兔好赚钱。雨露培训学技术,脱贫效益成倍翻……”山歌传唱群众心声,从旧山歌到新山歌,变的是人们传唱的内容,不变的是党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当年苏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然实现。
今年4月26日,江西兴国、于都等最后7个贫困县宣布全部摘帽,标志着江西基本摆脱区域性整体贫困,作为江西脱贫攻坚主战场的赣南老区旧貌换新颜,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在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县,曾经大家眼中的副业——蔬菜,如今已成为老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业。
江西省于都县禾丰镇陂角村,谢来龙在蔬菜大棚里忙碌。
沿着宽敞的沥青马路进入禾丰镇陂角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田间地头一座座现代化的蔬菜大棚。在一个10亩的蔬菜大棚里,贫困户谢来龙正带着2位村民在自家地里忙着摘苦瓜。
“我们早上6点就起来了,要赶在10点半之前将这些采摘上来的苦瓜装车运往赣州市区?!毙焕戳?,现在每天都能摘800斤到1000斤苦瓜,企业来地里收购,每斤能卖到2.2元。
摘完黄瓜摘苦瓜,种完黄瓜种豆角,蔬菜一茬接一茬,收入一年胜一年。谢来龙去年8月开始承包村里蔬菜大棚,到年底光这个大棚就拿到了4万多元收入,预计今年收入将超过10万元,这是谢来龙曾经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更难想象的是,就在几年前,我们这些地里还长满了比人更高的草?!闭驹谑卟舜笈锢锏内榻谴宓持Р渴榧橇鹾E舾锌厮?。
地处赣南山区的陂角村,多沼泽、土坡、沙地,田畈间落差大,是典型的“跑肥、跑水、跑土”的中低产地。
“不是旱,就是涝, 靠天吃饭作田难。耕作粗放产业单,生活艰辛苦中煎?!钡钡厝褐谌绱舜钠独肿?。
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和谢来龙一样,大多数年轻劳动力只能选择外出务工,村里土地基本都撂荒了。
2017年下半年,县里出台了蔬菜产业发展政策??吹交龅牧鹾E艉痛甯刹?,挨家挨户给村民做宣传和动员,最终全村560户村民一致同意进行土地流转。
2019年1月,开展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之后,村里引进了两家龙头企业,700多亩的蔬菜大棚很快建了起来。
从“输血”到“造血”。企业返租大棚、免费提供种苗、技术培训、统一销售,通过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农户得以共享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全村89户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合作社、在蔬菜基地务工、承包种植等多种方式参与蔬菜产业。
“曾经的边缘落后村,如今成了蔬菜产业大村?!绷鹾E羲?,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2.9万元。
陂角村产业脱贫之路是整个赣南地区产业发展的缩影。
“抚今追昔看变化,扶贫开发幸福来。山乡一片新天地,生活美满日子甜?!比缃裥律礁杷模堑蹦昃缮礁杷杌娴拿篮蒙钕蛲?。(视频记者:孙楠 罗晨)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