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酉阳县南腰界镇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司令部旧址大门(7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 吴壮 摄
新华社重庆7月19日电? 题:手捧棉被忆红军:走了那么多年,我们都念他们的好
新华社记者周闻韬、伍鲲鹏
几床发黄的棉被、一顶破洞的帽子,成为重庆酉阳县南腰界镇百姓共同的珍藏和记忆。
重庆酉阳县南腰界镇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司令部旧址(7月17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重庆酉阳县南腰界镇位于渝黔交界的蜿蜒群山中。1934年6月4日,贺龙率领红三军缩编后的红七师、红九师入驻这里,当时的红三军司令部就设在镇上的一座大院内。
“红军的到来,让星星之火在这片群山深处点燃。他们组织广大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组织游击队自卫队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在以南腰界为中心的周边地区,陆续建立了17个区苏维埃、100多个乡苏维埃政权?!庇涎粝匚穆梦つ涎绺锩莸匚幕ぷ魅嗽焙瘟⑺?。
重庆酉阳县南腰界镇红军街(7月17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南腰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胜利实现了红三军的战略转移,为红二、六军团会师创造了条件,有力策应了中央红军胜利长征,确保了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崾η暗暮烊玖畈亢罄闯闪巳氐阄奈锉;さノ?。
“这里最珍贵的馆藏文物是什么?”记者问。
何立双转身上楼,拿出一个竹篓,指着里面几床贴有文物标签且有些霉斑的棉被和一顶已经破洞的帽子说:“就是它们了?!?/p>
重庆酉阳县南腰界镇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司令部旧址陈列室一角(7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从1934年6月开始驻扎,至10月底离开,红军在南腰界驻扎的4个多月里,与当地老百姓融为了一家。这些物品都是红军战士离开南腰界前,赠送给当地老百姓的礼物。
“其实当时这些物品对于红军特别重要,但看到老百姓生活太苦,他们执意留给大家?!苯衲?0岁的红军后代孙相儒说,“村里的老百姓一直把红军赠送的这些礼物当成宝贝珍藏着,新中国成立后南腰界成立纪念馆,在民间征集文物期间,村民才把它们全都拿了出来?!?/p>
在重庆酉阳县南腰界镇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司令部旧址内拍摄的贺龙居住过的房间(7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在南腰界,记者看到,从红三军办公的司令部,到司令部旁的红军街,红军战斗、生活过的遗迹,都被百姓妥善保存了下来。
红三军司令部旧址所在的大院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是由当地乡民赠送给红军办公使用的。“这个贺龙元帅曾经办公过的小院,就连旁边的红军宣传标语都在?!焙瘟⑺樯芩?,当年红军撤离后,南腰界人民用加盐巴的石灰水填写标语,再用黄泥、草木灰和锅烟灰涂抹,使标语“隐藏”起来并保存完整。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当地老人的回忆下,文物部门才发现了这处遗迹,并将其妥善?;?。
在重庆酉阳县南腰界镇拍摄的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会师纪念塔(7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 吴壮 摄
在司令部后左侧围墙内的林中,有一座红军烈士墓。这是当地老百姓在20世纪60年代为纪念红军战士,筹款共建的,埋葬着数百名牺牲的红军战士骸骨。
烈士墓碑呈正方形塔式,正面刻有“红军烈士墓”几个大字。碑文写到:在长征途上节节胜利的红军来到南腰界,推开了南腰界人民头上笼罩的千年乌云……
“红军军纪严明,他们到南腰界没有拉过夫,也没有征过饷,到乡里打倒了土豪,让穷困老百姓有饭吃有地种,所以哪怕红军走了那么多年,我们的先辈都念着他们的好,这就是军民鱼水情,这也就是红军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彼锵嗳逅怠?/p>